9月13日上午,知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家、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俞思念教授莅臨我院,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與理論工作者的曆史責任”為主題,為全院師生做了一場内容豐富、富有啟發性和指導性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院長吳春梅教授主持。
俞思念教授的報告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與發展趨勢”,第二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理論工作者的曆史使命”,第三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國家需求導向”。
俞教授的報告開宗明義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大有可為,首先得益于大好形勢。關注大形勢,才能明确研究方向,自己的研究目标隻有與大形勢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他說,十六大以來,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已經成為了國家戰略和國家政策,馬克思主義理論也被列為一級學科,并被納入到了國民教育體系中來。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明确提出文化強國戰略,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轉型,文化建設再不僅僅是文化問題,而是“五位一體”國家發展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夢”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概念,它不僅成為了全國人民和世界華人的共同理想,而且也毫不掩蓋其明确的意識形态色彩和不可動搖的原則性,這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複興之路。這個問題值得關注。他說,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更受重視了,而你們華農永利目前發展勢頭良好,今後的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好。
在談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邊界與理論工作者的責任時,俞教授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一個學科群,涉及面宏大,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關聯密切,具有引領性和導向性。關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問題,他說,二者在本質上是一緻的。因為馬克思主義在傳入中國的時候原本是一種外來文化,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共産黨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創造使其實現了中國化,使其成為了現當代中國文化的核心和價值方向,而中國傳統文化又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堅持文化領域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内生需求,也是我們理論工作者的曆史使命和責任。
俞教授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首要的就是要體現國家導向,要認清形勢、明确目标,突出現實性、針對性、實踐性和應用性。他希望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把研究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項任務,希望他們在搞好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時時做個有心人,在教學和實踐中挖掘研究課題。俞思念教授最後再一次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研究大有可為!”
報告結束後,俞教授與我院師生就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俞教授的報告理論聯系實際、切中問題、旁征博引、針對性強,受到了與會師生的高度評價。

俞思念教授簡介:男,1948年1月生。漢族,武漢市蔡甸區人。1978年全國恢複學位制度後的第一屆碩士學位獲得者、第一屆科學社會主義專業博士學位獲得者。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華中師範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學科帶頭人;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湖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副會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學科評審專家、國家留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位點授權單位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評審專家、湖北省學位點授權單位評審委員、湖北省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專家;曾憲梓教師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和政治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尤長于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與發展戰略研究。先後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主義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等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代”等2項、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社會主義認識史”等。主要代表性著作有:《社會主義與現實代》、《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俄羅斯人在想什麼》、《鄧小平理論概論》(主編)、《論黨的群衆路線》、《中國社會主義認識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文化創新》、《小城鎮文化建設與文化産業開發研究》、《文化與寬容》、《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曆史、理論與實踐》等;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研究》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