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研究生教育改革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習近平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曆程的成果和經驗,大到國家宏觀層面,小到學生微觀層面,都對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啟示。除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給予的政策機制保障之外,各研究生院點從上到下,各司其職,大力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提高研究生專業水平。
學院——立德樹人,掌好舵手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研究生教育必須聚焦立德樹人,明确“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偉大時代,服務于國家社會發展的人才的隊伍建設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的重要因素。學院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從宏觀層面上堅持立德樹人,問題導向,明确本院研究生教育培養的宗旨和目的,明确培養什麼人和為誰培養。其次,怎樣培養?第一,針對學生需要和社會發展創建良好的科研學習環境,包括學術交流平台,經費支持,課程設置等。第二,建設優質良好的教師隊伍,學術交流平台等。優質良好的教師隊伍是一個學院長遠發展并延續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導學生良好發展的關鍵點,是學院學科質量的主導力量,缺其不可。第三,建立良好循環的獎勵制度。研究生教育改革使得研究生畢業不得以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挂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研究生在學術或者說在發表論文方面有所懈怠。但研究生學習階段的成果不再僅僅是課程學習成績,更在于研究生的寫作能力的體現,尤其是學術型研究生。總之,學院應結合辦學特色、教學資源等自身條件以及針對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整合一切有利資源有目的進行研究生教育改革,在經費投入、學科設置等方面圍繞“人”這一主體給予有力保障,這不僅僅有利于推動研究生教育培養方案的完善,培養合格的新時代“四有”青年,也有利于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持續輸送高質量人才。
導師——切實履職,把握方向
親其師,信其道。導師不單是傳授知識,也是學生的引路人。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的通識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領域内的專業知識、創新創造能力以及社會适應能力,這對于大部分研究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需要一個過來人或者長者引導。首先,導師作為學生的專業引路人和人生引路人,對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有着很大的影響,使得導師必須率先垂範,有良好的師德師風、生活态度以及專業素養。展現良好的師德師風,學術道德,人生品格,在引導學生學好專業知識,錘煉人生品格,對未來目标明确,樂觀向上中起着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榜樣作用。其次,認真指導學生專業知識,提升科研創新能力,了解專業前沿問題以及學科研究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術交流,集體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再次,面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基礎的學生,做到一視同仁,在平時的溝通交流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缺點,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引導,分類教學,因勢利導,做到有教無類。最後,積極搭建良好有效的溝通橋梁,解疑答惑。研究生學習過程十之八九不會是一帆風順,學業與心理的雙重壓力造成的悲劇在當前的研究生教育階段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學生需要導師适當的關心、建議和引導。關于這一點,導師還需要把握一個“度”。不同于大學老師在于“教”,研究生導師在于“導”。這個“導”在于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引導,在于對學生困惑的點撥,而不是親力親為,事必躬親。
學生——轉虛為實,提高水平
學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教育改革最難把控的一個因素。每一位研究生在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必須首先明确“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研究生教育以及自己所學專業和發展前景是什麼;為什麼選擇讀研究生,讀這個專業;怎樣完成研究生學業并達到所期目标。隻有深刻明晰自己的學習目的才能有清晰明确的計劃方案才能取得最終勝利。這是每一位研究生在開始研究生學習階段最應該明确的重要環節。其次,研究生在于其專業社會實用性和創新創造能力不同于大學生,對其身心要求較高一籌。在研究生專業學習上,其中最突出的在于“研”,對研究生不僅僅是智力水平的檢驗,更是對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驗,需要研究生做好吃苦耐勞,潛心鑽研的心理準備,在科學研究的任何時候保持“沉潛”:沉得下心,潛得下去。最後關鍵在于實踐,将理想計劃轉為現實。認真對待每一堂課程,積極與老師溝通交流,及時完成課程作業,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找到學習樂趣,化被動為主動,将“學我”變成“我學”;多讀書,讀好書。讀專業書,有利于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學術水平,了解學術前沿;讀其他書,包括文學、經濟、曆史等等,有利于擴展知識面,提高視野格局,明理知事,分曉黑白;學會思考,堅持問題導向。在課堂學習、閱讀以及師生交流中積極思考,要有問題意識,政治敏銳度,能夠發現映射的社會問題和理論缺失,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專業知識相契合。
文字作者:馮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