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下午,學院教工第四黨支部在創業樓504開展了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主題黨日活動。參加學習的支部黨員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法典的重要論述,分享了學習感想。學院黨委書記程華東參加了本次支部活動。
張義提到,民法典作為“民之法”,始終貫穿着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他結合民法典自始至終秉承着的平等與保護理念,結合對胎兒、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婦女等群體的人文關懷的條文,說明這是一部有“溫度“的法典。侯順對此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她認為,民法典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法制理念,從生活的雞毛蒜皮到人生終身大事,從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結婚登記、夫妻債務等,操作性強,可以化解矛盾糾紛,讓民心安、天下和,這跟黨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施政理念、思路是一以貫之的,充分體現了黨的人民情懷。
王亞奇認為,民法典的“溫度“來自于對社會實踐與當下生活的密切關注,比如群衆反映強烈的高空抛物問題、婚姻問題中“冷靜期”設置等等,這無疑是一種對社會熱點的呼應,背後是對社會問題的直視,是傾聽民意之舉,展現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與擔當。唐尚書與張義結合《民法典》的具體内容,闡述了法典是兼具時代性與民族性的法典。
霍慧新回顧了民法典的制訂經過,她談到,民法典制訂的曆程,也是新中國不斷成長的曆程。王蓉将民法典的制訂與中外曆史上其他一些著名法典作了聯系與對比,并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理念,聯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闡述了民法典的制訂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聶繼紅闡述了學習民法典的重要意義,并強調要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提高全民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用法的法律素養。
活動最後,全體黨員一起閱讀了人民日報公衆号發布的民法典與“小明”的故事,學習了如何用鮮活的漫畫和具體的案例來解讀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