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幾年來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伴随而來的是研究生報名人數和招生人數的逐漸增加。人數的增加必然導緻原有的體制要随着現實情況的發展而進行逐步改革,資源分配、教學質量、學生質量等都是當前面臨的緊迫問題。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水平,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重新從教學、實踐、思維三個維度進行全面的精準改革,以适應研究生教育發展需求。
一、多類型多形式下的精準教學
精準教學是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步驟。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難以适應社會發展需要,以往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教育主體,學生為教育客體進行教學,這樣的模式往往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僅僅成為容器般的存在,是被動的接受者和容納者。學術創新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其培養是研究生教學的重中之重。以學術創新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方法,是以科研項目為出發點,以學術論文為落腳點,從每個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學術方向出發,因材施教地進行課程項目實踐和學術論文研究,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讓
學生真參與、真收獲。教師應當對課程内容進行系統的構建,從經典教材、綜述文章和研究前沿中廣泛收集素材,讓課程中既有基礎理論,又有前沿話題,體現
更強的靈活性、寬廣性、前沿性。要引導學生理解研究開展的背景和重要性,又要理解研究方法的優缺點和适用範圍,更要理解研究結果的啟發和意義,将學生代入作者的角度來重新看待一篇文章,既能讓學生快速掌握開展研究的要領,更能幫助他們進一步感受科研工作的實際意義。
二、貼合學生實際需要的精準實踐
貼合研究生教學的精準實踐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過往的教學我們側重于完善的理論化教學,學生多局限于課本内容,可以說是讀了萬卷書卻沒有行萬裡路。這種教學模式往往使學生的理論功底較足而實踐能力過差,此類狀态會使學生在往後就業的過程中難以及時适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導緻教學與現實相脫離,所學知識無用武之地。與企業開展深層次的産學研合作,是實現科學研究、社會實踐與研究生人才培養相結合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校内導師應根據課題的需求,在企業建立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并組建企業導師群,對接企業即時需求,積極選派集群指導研究生到基地參與“真刀真槍式”的實踐,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和提升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範圍與質量,而且能實現論文選題内容與社會需求的深度融合。以持續穩定的課題為校企合作紐帶,以校企兩群導師聯合指導為主要指導模式,吸引和力促研究生甚至導師到培養基地進行科研實踐,努力為集群導師和研究生營造出一個貼近實際的科研訓練環境,為師生科研實踐創造條件,解決校内導師科研脫離實際、研究生論文“閉門造車”等問題。
三、研究生思維方式的精準轉化
研究生優化培養的關鍵點就在于思維的轉變。我們的學生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本科階段的學習過程,大多數接受的是一種灌輸性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被動式的學習方法。這類教學方式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捆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壓制當代青年的創新性。這種學習方式最為人诟病的後果就是在無監督無管理的狀态下,學生的惰性會受到很大的激發,對學習會産生極大的厭惡感,最後導緻的便是碌碌無為的結果。研究生期間的學習實質上是一種主動獲取式的學習方式,傾向于開發與創新,學生能夠在無約束無管理的狀态下進行主動的自我學習、自我提升。因此,思維方式的精準轉化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促進研究生思維方式精準轉化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習思維方式的轉化。第二,研究思維方式的轉化。第三,寫作思維方式的轉化。研究生完成課題設計、形成畢業論文是當前研究生畢業的主要考核标準。論文寫作能力是研究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主要以專業基礎課為主,考核方式主要以限時閉卷考試為主。閉卷考試雖然可以檢測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但仍以“填鴨式”教育和考核為主,缺乏對研究生科研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培養過程中開展課程論文撰寫,有利于促進專業課的教學質量,對研究生此後的學位論文寫作以及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有提前訓練的意義,并且在課程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可梳理科研思路,尋找學術研究的興趣點與創新點,培養研究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故研究生專業課可多以課程論文為考核方式,促進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質量以及課程之間的交流,設置優秀課程論文評選活動,提高研究生論文寫作能力。
文字作者:餘家福